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来源:在榆林网   作者:陕西商界婉婷   日期:2024-10-09 10:05:55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明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商业城市,同时也造就了以地域为依托的商业群体,是为商帮在此背景下,陕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群体。明清时期的陕商主要有三个渠道的经营领域:一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与中亚及西方国家建立贸易联系;二是通过汉中四川康藏一线进行的茶马贸易;三是以“走西口”的形式建立起与口外的多种贸易。当时“走西口”的队伍当中就有不少榆林或陕北商人的身影。因此,“榆林边商”不仅带来了商品,还携带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民间音乐——《信天游》就是边商交流的重要载体。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明清时期榆林大地上一些官方或民间的商业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走西口为主要内涵的商贸活动。

走西口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从明朝中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民众越过长城地带西迁或北上,在今蒙古河套一带或从事垦殖种植,或从事长途贩运,不少陕北民众也加入到这一商贸活动中,特别是今天神木和府谷一带,是向西迁徙或向北的重要关隘,大量陕北民众由此踏上走西口的征程。清雍正五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允许中俄互市和贸易,极大刺激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大量的中国茶叶等商品进入俄国乃至欧洲市场,学界称之为茶叶之路,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国际性质的贸易形式。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库伦等地成为重要的商品中转地,在机械运输到来之前,商业货物的运输主要依赖骆驼商队,规模空前。在山西和河北两省各占一方,形成大盛魁等商贸王国的同时,榆林商人也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开始涉足走西口贸易。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第二,以蒙汉贸易为主要内涵的榆林边商。

陕北是一个农业和畜牧业交织的区域,它对北方牧民的毛皮、马匹和牛羊的需求量很大,而北方的牧民又对内陆的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很大,这就要求一群商人来进行中转,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明朝时,为了防御蒙古军队南下,在今府谷到定边一线修城墙、筑城堡,史籍记载的城堡就有36处,形成了重要的军事防御线。初步统计,明朝在陕北地区最多驻军数量达到五万名之众,加上军人眷属,在长城地带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出于蒙汉消费的需求,长城地带也成为重要的贸易地带,出现了不少互市交易场所,如波罗堡、响水堡、镇靖堡等,但因时有战事,市场极不稳定。清朝实施满汉联姻政策使得长城完全失去了军事屏障的功能,代之的则是频繁的商品交换。明代长城沿线的城堡由军城转变为商城,最终形成今天陕北地区长城城镇群的基本格局。烽烟熄灭,社会的安定使得蒙汉贸易不断扩大,甚至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商人群体。有学者统计,抗战前夕,仅榆林一地区蒙地商人就有1500多户,人口达4000多人,形成了一支较为庞大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陕北边客或边商。从贸易的客体看,这一时期陕北地区俨然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皮毛、盐碱、烟土、牲畜的主要贸易集散地,有不少来自天津、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的客商,甚至出现了一些商业集镇发行私钞的情况。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第三,以镇川、绥德等交通枢纽为依托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商贸中心。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影响,明清以来形成的陕北边商贸易渐趋衰落。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内搞活,一批地处交通要道的城市重新恢复了商业活力,绥德、靖边、镇川等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在陕北形成。尤其是被誉为陕北小香港的镇川镇,一度成为陕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宁夏、甘肃等省区工农业商品集散中心,极大地提升了鱼河镇川绥德无定河下游一线民众的商业素养和商业水准。与此同时,随着商贸政策的宽松,也出现一批下海经商者。进入新时代,借助西部开发和能源基地的建设,陕北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和跨越,私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陕北大地上,催生了以经营能源行业为主的新兴商人群体。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在这样的商业活动下,边商在外工作时,面对长途跋涉和商业竞争,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压力。他们通过唱《信天游》来抒发情感,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在商旅途中或临时聚集的时候,边商们常常会围坐在一起,互相唱歌、交流。这样的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商旅生活,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较强的社群意识。信天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社会,是下层劳动人民在山野间劳作时吟唱的山歌。它不仅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还被称为“山曲”、“酸曲”。《信天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边商在交流中带来的多元文化,也促进了《信天游》的发展,使其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变化。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信天游以其质朴的语言、浓郁的乡土特色和优美的曲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世代传唱。信天游的代表作品包括《‌三十里铺》、《‌拦羊的哥哥》、《‌赶牲灵》、《‌送情郎》等,这些作品反映了陕北人的生活点滴和对爱情的赞美。信天游不仅在陕北地区深受欢迎,还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榆林的边商与《信天游》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信天游》不仅是边商在交易与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情感表达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歌曲,榆林的边商们将各自的生活故事和情感经历汇聚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榆林边商与《信天游》
分类: 文化
标签:
责任编辑: 陕西商界婉婷
陕西商界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陕商俱乐部
返回